“當人大代表的4年時間里,我立足于農村生活實際,先后提交了關于壯大集體經濟、提升村容村貌等在內的多條建議,并持續進行關注。”1月30日,自治區人大代表、海原縣鄭旗鄉吳灣村黨支部書記羅忠誠說。
2013年12月,在部隊服役8年的羅忠誠退役,毅然回到家鄉海原。回到家鄉的第二年,羅忠誠牽頭成立忠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,帶領百余戶村民發展特色種養殖業,成為當地增收致富的“領頭雁”。
2016年,羅忠誠當選鄭旗鄉吳灣村黨支部書記,義無反顧擔起帶領全村脫貧致富重任。為摸清底數,他幾乎每天都要到村民家中走訪,傾聽群眾脫貧需求和建議。晚上回到家,再查閱相關信息資料,學習周邊縣市致富能人的先進經驗。
結合當地實際,在相關單位協助下,羅忠誠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脫貧之路。他帶領村民建設設施拱棚50座,種植西紅柿、辣椒等多種蔬菜,年產值達2200多萬元。種植黑枸杞60余畝,引進合作社種植中藥材2000多畝,實現勞務創收15萬元;以“反租倒包”的方式,流轉土地種植優質牧草、雜糧等,土地流轉創收56萬元;以合作社形式帶領全村養殖高端肉牛180頭,預計可創收170萬元。
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。羅忠誠積極聯絡當地養殖企業,利用“母羊銀行”和“飛羊”模式,對年邁體弱、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兜底,全村35戶年分紅7萬多元。
至2020年初,全村30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,昔日的貧困村,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。
這次兩會,羅忠誠提了兩個建議。作為一名基層代表,他對鄉村教師師資力量薄弱深有感觸。“現在農村學校基礎設施越來越好,但師資卻無法和城里相比。”羅忠誠說,他建議出臺更多鼓勵機制,讓更多好老師能扎根鄉村學校,平衡教育資源。此外,作為一名村支書,羅忠誠深知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的道理,他建議能多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,在活動中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,提升文化內涵。
“人大代表是大家選舉出來的,必須時刻把老百姓的需求記在心里,認真履職,切切實實為老百姓辦事,真心實意做老百姓的代言人。”羅忠誠說。(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趙婷婷/文 王文革 劉楠 姜盼/視頻)